“見人見物見生活”,河南用非遺詮釋中原文化,展現中原歷史、訴說中原文明,描述中原人物。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它蘊藏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聯合國科教人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標志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志
據趣哪悠康旅統計,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共計1557個代表性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有3610個子項(含代表項目的擴展項目)。擴展項目就是與此前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同名但項目特征、傳承狀況存在差異,保護單位也不同。

截至2021年7月,河南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達到125項。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人文組織的42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含"急需保護名錄"和"優秀實踐名冊")項目,其中2011年的中國皮影戲、2016年的二十四節氣、2020年的太極拳三項源于河南,太極拳還是河南牽頭,聯合河北天津北京三省市共同推動2020年申報成功的項目。本期趣哪悠康旅為悠友推薦的是豫見河南瑰寶系列河南國家級非遺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