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迦巴瓦峰[西藏]

“南迦巴瓦”藏語意為“直刺藍天的戰矛”。南迦巴瓦峰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譽。南迦巴瓦峰山腳處溫泉眾多,植物異常繁密,是理想的探險登山及療養勝地。

南迦巴瓦以其勢逼藍天的雄姿,異峰突起,其雄險的山體和變幻莫測的氣候,使它直到1992年才被中日聯合登山隊征服,至今它仍是世界各國登山組織向往的目標。

位于林芝地區墨脫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峽谷。一座高山一條峽谷構成了南迦巴瓦風景區,具有多重旅游資源價值,是開發旅游、登山、探險、漂流的理想區域和從事地學、生物學科考察的最佳場所。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級山峰中的最高峰。
由于南峰所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質的構造復雜板塊構造運動強烈,造成南峰地區山壁聳立、地震、雪崩不斷,攀登難度極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長時間以來成為未被人類登上的最高的一座“處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聯合登山隊登頂成功。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后一個名字來源于《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由這些充滿陽剛的名字里,我們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剛烈與不可征服。 南迦巴瓦峰充滿了神奇的傳說,因為其主峰高聳入云,當地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和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云就是神們燃起的桑煙,據說山頂上還有神宮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峰都有著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二,貢嘎山風景區-田灣河[四川雅安]

貢嘎山風景區-田灣河位于石棉縣境內。距縣城46公里,景區面積380平方公里。田灣河發源于貢嘎山南坡,景區沿河延伸,10多余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勢逶迤,重巒疊嶂,山峰尖峭,白雪皚皚,“日照金山”分外壯觀,是貢嘎山著名的一大奇觀。蓮花山宛如七瓣蓮花,可觀日出、云海,5條巨大冰川可開發。冰川腳下的人中海尾和巴王海猶如鑲嵌在山谷中的藍寶石,湖光山色,藍天白云倒映其中更加嫵媚動人。

田灣河是貢嘎山最大的河流,山水湍流,氣勢宏大,幾十處瀑布飛流直下,蔚為壯觀。這里地熱資源十分豐富,多處溫泉如大熱水、小熱水、神藥水等溫泉水溫在30-70℃含有豐富的保健微量元素。石棉縣旅游公司初步開發已吸引了不少游客,至今尚保持其原始沐浴風格。

景區海拔在800米-5000米之間,幾十公里內植物按高差、氣候形成垂直分布,景觀從闊葉林帶到永久積雪帶,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維管束植物和種子植物2500余種,其中珍稀植物34種。野生動物400余種,其中珍稀動物有白唇鹿、金絲猴、小熊貓等20多種,有較高的科考、科普和觀價值。這里山高水急,雪峰晶瑩,湖水清澈明鏡,懸崖峭壁高聳入云,奇樹凌空,怪石林立,巨石崖壁酷似雕刻,虎居龍蟠、飛禽走獸,人稱一大奇觀的萬龍壁、蛇蟠石比比皆是。春來鳥語花香、秋來滿山紅葉,冰川登山可探險,湖邊溫泉好休閑。

三,珠穆朗瑪峰[西藏]

珠穆朗瑪峰藏語意為“圣母”,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編繪的《皇輿全覽圖》中作“朱母郎馬阿林”,精確地標出此峰位置。1858年印度測量局在英人主持下擅將該局前局長額菲爾士(S.G.Everest)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國政府將此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有巨大冰川,最長達26公里。山下有世界上最高的寺院絨布寺。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先后從北坡登上峰頂。中國科學院曾多次組織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獲得重要的科學資料。
珠穆朗瑪峰分布在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我國和尼泊爾交接處。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年齡在1000-2000萬年間。它由許多平行的山脈組成,東西全長2450公里,南北寬200-300公里。呈向南延伸的弧形,是構造復雜的年輕褶皺山脈。由北向南分為柴斯克山、拉達克山、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和西瓦利克山等4帶,主脈以大喜馬拉雅山最為高峻,寬約50-90公里,主要有結晶巖石構成。大喜馬拉雅山脈習慣上分為三段:阿里普蘭以西到印度南迦帕爾巴特峰為西喜馬拉雅山;普蘭以東那木尼那峰到亞東綽莫拉利峰之間為中喜馬拉雅山;亞東以東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南迦巴瓦峰為東喜馬拉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聳立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在珠穆朗瑪峰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有8000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這種高峰匯集的現象為世界所僅有,故被成為“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在眾多河流的侵蝕和切割下,形成眾多深達數千米的峽谷通道,成為西藏和周邊地區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捷徑。

峰頂終年積雪,遠望冰川懸垂,銀峰高聳,一派圣潔景象。珠峰腳下發育了許多規模巨大的現代冰川,冰斗、角峰、刀脊等冰川地貌現象廣泛分布;雪線以下冰塔林立,相對高度可達40-50米,其間夾雜著幽深的冰洞、曲折的冰面溪流,景色無比奇特壯觀。 喜馬拉雅山脈南面陡峭,而北坡較平緩。南斜面高出恒河、印度河平原6000-7000米,構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由于南坡面臨印度洋西南季風,故降雨充沛,林木茂密。而喜馬拉雅山北面,以緩坡和藏南谷地相接,宜農宜牧,成為藏族人民的生活聚集地。 此處建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寺廟絨布寺。此寺于1899年由紅教喇嘛阿旺丹增羅布創建。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公里。 那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排成一列,實為壯觀,這四座雪山從左向右分別是:馬卡魯峰,8463米;洛子峰,8516米;珠穆朗瑪峰,8848米;卓奧友峰,8201米。
四,梅里雪山[云南]

梅里雪山,梅里雪山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是一座北南走向的龐大雪山群體,北段稱梅里雪山,中段稱太子雪山,南段稱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稱“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東經98.6°,北緯 28.4°。

該地區的地勢為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開,氣流可溯谷而上,受季風影響大,干濕季節分明。由于垂直氣候明顯,梅里的氣候變幻無常,雪雨陰晴全在瞬息之間。

觀賞梅里雪山的最佳季節是1-5月的冬春季,夏秋季經常云遮霧罩,很難看到雪峰的全景,一般在清晨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更容易看到雪山。

雨季一般在7-8月間,一月,白天7-12度,晚上零下2-5度。11月-3月,天氣非常晴朗。 冬天會有幾天下雪,可能導致車輛無法通行,故冬天去的游客可提前打電話向當地飛來寺梅里往事

在植被區劃上,屬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類型,在有限的區域內,呈現出多個由熱帶向北寒帶過渡的植物分布帶譜。海拔2000米到4000米左右,主要是由各種云杉林構成的森林,森林的旁邊,有著延綿的高原草甸。夏季的草甸上,無數叫不出名的野花和滿山的杜鵑、格桑花爭奇斗艷,競相怒放,猶如一塊被打翻了的調色板,在由森林、草原構成的巨大綠色地毯上,留下大片的姹紫嫣紅。
獨特的低緯度冰川雪山、錯綜復雜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而干濕明顯的高原季風氣候,使梅里雪山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云豹、羚牛,有二級保護動物黑熊、小熊貓、猞貍、黑麝、大靈貓、小靈貓,還有珍稀的白尾稍虹雉和雉鶉,以及鳳頭鷹、紅隼、血雉等等113種可愛的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將其列為世界上5片“最后的凈土”之一。 在梅里雪山,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也稱太子十三峰,從左到右(從南到北)依次為: 緬茨姆峰, 亭亭玉立,氣質若蘭,傳說是喀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 洛拉爭歸貢布(紅臉神峰)則如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緬茨姆身后 加瓦仁安,形似法冠,也稱五方佛峰,五佛冠,海拔5470.5 巴烏八蒙,也稱英雄女兒峰,渾圓飽滿,攝人心魄,海拔6000.1
巴烏八蒙的右側是帕巴尼頂九焯峰,藏語意為十六尊者峰
主峰喀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海拔6740 瑪兵扎拉旺堆峰,也稱無敵降魔戰神,海拔6365 奶日頂卡峰, 海拔6379 粗歸臘卡峰, 海拔5993
歷史傳說卡瓦格博峰傳說為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故在當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號。
傳說卡瓦格博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蓮花生大師教化,受居士戒,改邪歸正,從此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驃悍的神將,也成為了千佛之子嶺尕制敵寶珠雄獅大王格薩爾的守護神,稱為勝樂寶輪圣山極樂世界的象征,多、康、嶺(青海、甘肅、西藏及川滇藏區)眾生繞匝朝拜的勝地。 在拉薩甚至有這樣的傳說:登上布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云層之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可見其顛之高,其輝之遠。 藏區流傳的指南經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具佛緣的千佛聚于頂上,成千上萬個勇猛空行盤旋于四方。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無限奇跡。帶罪身朝拜,則殊難酬己愿……。” 在指南經中,對外轉路線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內容作指引和解說,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跡靈物。據佛教之說法,佛性的有緣之人都可在轉經時得如意妙果,護佑今生來世。轉經路上可見諸多瑪尼堆群,刻寫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 在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在藏語言習慣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體的稱呼,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近一個世紀以來,所有的企圖征服卡瓦格博的登山活動都以失敗而告終。
在松贊干布時期,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于公元8世紀,為建西藏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桑耶寺,歷經八大截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卡瓦格博山神成為了藏傳佛教的一位護法大神,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
宗教文化 這是一個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區,以藏傳佛教為主體,并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多宗教共存共榮。藏傳佛教有薩迦,寧瑪,噶舉和格魯四大派,其中以格魯和寧瑪派影響最大。
在該地區的藏傳佛教中,最有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噶瑪.撥希,二世大寶法王,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創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確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轉山線路,并寫下<絨贊山神卡瓦格博頌>噶瑪.讓穹多吉, 三世大寶法王, 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寫下<圣地卡瓦格博焚煙祭文 祈降悉地雨>該地區現共有14座寺廟,民主改革前有24為活佛,現有活佛8位。
以下是梅里地區的寺廟分布: 東竹林寺 始建于1667年,現位于德欽縣奔子欄鄉 214國道旁,在冊僧人636人,有五層大殿一座,辯經院一所, 法相學院一所,104所僧房,屬格魯派黃教噶丹德欽林寺 位于德欽升平鎮, 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由五世達賴賜名,屬格魯派黃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紅坡寺,位于德欽云嶺鄉紅坡村, 始建于公元1514年, 屬格魯派黃教,有清咸豐皇帝賜匾”化行南幫”一塊,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 云南唯一的藏傳佛教尼姑寺, 位于德欽奔子欄鄉書松鎮,始建于公元1772年,現有尼姑115名 永主頂寺, 位于德欽燕門鄉赤尼自然村, 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現有僧人80人,屬寧瑪派紅教 崩貢寺, 位于德欽燕門鄉石底村, 始建于1637年, 現有僧人50人,屬寧瑪派紅教。
拖拉竹寺 , 位于德欽燕門鄉拖拉村, 現有僧人30人,屬寧瑪派紅教 玉仙寺位于德欽縣奔子欄鄉牙隆村, 始建于公元1618年, 現有僧人33人,屬達隆噶舉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 位于德欽尼通村, 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 ,屬噶瑪噶舉派
朝山卡格博峰是藏傳佛教的朝覲圣地,傳說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 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牽羊扶拐口念佛經繞山焚香朝拜(轉經)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梅里雪山屬羊,若逢藏歷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 據傳,這項活動開始于藏傳佛教主要派系噶舉派噶瑪噶舉系第二代轉世活佛噶瑪·拔希(1204~1283)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區傳經布教8年間曾經走過的道路。從那時開始藏傳佛教信徒圍繞卡瓦格博神山的轉經活動,至少已持續了700多年了。
梅里地區的主要節日活動有春節 是當地人最大的節日,習俗受漢人影響,已幾乎與我們相同藏歷新年 藏歷正月初一到十五
傳召大法會 為佛教徒的每年最大的集會,各大寺廟都有酥油花展
箭友節 每年藏歷二月在雍宗.西當村舉行2-3天的射箭活動比賽
跳神節 每年藏歷九月各大寺院組織跳神活動,祭神驅鬼,具體時間各寺各不相同
燃燈節 每年藏歷十月二十五日舉行,這一天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圓寂日,寺院和藏民都要燃燈祭祀.
弦子節,每年農歷十月三日至六日德欽舉行
藏家人的生活
藏族民居掩映于核桃林或茂密樹林之中,以平頂土樓為主,通常叫土掌房或碉樓平頂民居, 為三層樓,土木結構,筑土為墻,開小窗,底層為牲畜圈,二樓是寢室,廚房和倉庫,三樓是打曬糧食的平臺,經堂,平臺一角是煨桑臺,插經幡. 日常勞動一是放牧牛馬羊,二是種地,生產小麥,青棵和玉米。同整個青藏高原一樣,這里的婚姻方式有:母系氏族社會的一妻多夫,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和現代社會的一夫一妻三種婚姻方式并存. 喪葬習俗依然有火葬,水葬,天葬,土葬和塔葬五種形式,土葬為最壞,塔葬級別最高
語言 在這里的藏區,你不會遇到語言問題,大部分藏民都會說普通話,但不標準,應該叫云普 對于外國旅行者,如果語言不通,可以去梅里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ili Snow Mountain),老板和老板娘都有英文接待和英文menu,很多老外都泡在他們家.
你在藏區旅行,建議你學會以下藏文,會增加旅途愉快 阿尼(大爺) 阿瑪(大媽) 阿吾(大哥) 阿日(大姐) 布姆(姑娘) 普色(小伙子) 加農(謝謝) 瑪機(再見)
五,黃山[安徽]
黃山市最大的特點是旅游資源豐富,景觀獨特,不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無雙的山水風光,而且有大量展現中國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觀。

方圓154平方公里的黃山風景區無處不景,無景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徐霞客稱贊:“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而后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傳頌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1985年,黃山作為唯一的山岳風光,被評選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名錄。

黃山周圍,景觀簇擁,風格各異,猶如眾星拱月,有風光秀麗的太平湖、“山水畫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風貌的國家級“牯牛降”和省級“清涼峰”兩處自然保護區以及我國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齊云山。 黃山市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先后在黃山風景區投資6億多元,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的交通、通訊、供電、供水條件。現在黃山風景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旅游區。

六,三神山[四川]

念青貢嘎日松貢布(藏語意為“終年積雪不化的三座擴法神山圣地”)方圓千余平方公里,主體部分是三座完全隔開,但相距不遠,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邁勇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5958米。三座雪峰潔白,峭拔,似利劍直插云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蓮花座;央邁勇像少女,嫻靜端莊,冰清玉潔;夏諾多吉像少年,雄健剛毅,神彩奕奕。雪峰周圍角峰林立,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座,千姿百態,蔚為壯觀。山峰前鑲嵌著碧藍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雪線下冰川直插碧綠的原始森林。雪山、峭壁、陡崖、海子、冰川、草場、森林、溪流,給我們營造出一片靜謐、安詳的世外之境。

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屬眾生供奉朝神積德之圣地”。公元八世紀,蓮花生大師為三座雪峰開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觀音(仙乃日)、文殊(央邁勇)和金剛手(夏諾多吉)命名加持,因此稱為三怙主雪山。貢嘎日松貢布從此蜚聲藏區。
據《三怙主雪山志》記載“法王噶瑪巴曾稱贊此地:二十四圣地兩大神圣之地,一切之主是三座怙主雪山;三座怙主雪山圣地,地神勇士們護守著,蓮花生大師也曾有詩贊曰:嶙嶙怙主雪山如壇城,無數寶物建無量宮。圣潔蓮花日月法座,空行母擴法神守。具有信佛緣份的眾生敬奉朝拜三怙主雪山,能實現今生來世之事業。轉三次三怙主雪山,能消除屠殺八條人馬的罪惡。轉一次相當于念一億嘛呢的功德,轉15次神山腳下的沖古寺相當于念一億嘛呢的功德。藏歷雞年朝拜,功德增倍”。因此,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這里被土匪盤據,他們燒殺搶掠周邊地區,然后又不斷轉山轉寺來贖自己犯下的罪惡。 “一生當中至少來一次貢嘎日松貢布轉山朝覲是每一個藏人的夙愿”。在過去的漫長歲月里,三怙主雪山浸潤了多少藏人的希冀和夢想,那是他們靈魂的歸宿之地。在一個新的世界來臨之時,在地球變得越來越擁擠,越來越不潔凈之時,那端坐云霄的貢嘎日松貢布,越加顯得珍貴,令人向往。
七,喬戈里峰[新疆喀什]

喬戈里峰,在塔吉克語中意為“高大雄偉的山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是地球上海拔僅次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喀拉昆侖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國和巴基斯坦邊界。其高度在世界十四座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峰中列第二位,國外又稱K2峰,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攀登難度較大的山峰之一。

1954年7月31日,意大利登山隊首次從南側的巴基斯坦境內登上了喬戈里峰;1982年8月14日,日本登山隊第一個從難度更大的北側成功登頂。據西藏探險隊隊長、海峽兩岸聯合登山隊大陸方面的隊長桑珠介紹,喬戈里峰雄偉高峻,山勢陡峭,地形十分復雜,攀登難度大,在個別重要路段還有嚴重的冰雪崩威脅。
喬戈里峰位于東經76.5度,北緯35.9度,座落在喀喇昆侖山的中段。屬中國的一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內。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昆山脈主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其它還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巔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勢險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滿了雪崩的溜槽痕跡。山峰頂部是一個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積較大。北側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達45度以上。從北側大本營到頂峰,垂直高差竟達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側的冰川叫喬戈里冰川,地形復雜多變。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縫縱橫交錯。冰川西側山谷為陡峭巖壁,滾石、冰崩、雪崩頻繁。喬戈里峰兩側,就是長達44公里的音蘇蓋提冰川。
八,神山岡仁波齊峰[西藏阿里]

神山岡仁波齊峰通稱雪靈山。在普蘭縣圣湖瑪旁雍錯以北。是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藏語意為“神靈之山”,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瑪旁雍錯之北,峰頂四季冰雪覆蓋,山峰四壁對稱,呈圓冠金字塔關,峰上空常是白云繚繞,愈發顯得神秘莫測。轉山一圈距離為51公里,周圍有八座寺廟。

阿里地區的四大河——馬泉河、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從岡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時,各教派認為他們的神都與這座山峰有著聯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銀、琉璃和玻璃四寶構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圍成的"須彌山",象征著整個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靈居住之山,祖師辛繞米沃且從天而降時,便落在此山巔,在印度教中,它是"凱拉斯",是"濕婆的天堂"。多種教派共同奉岡仁波齊峰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來朝拜。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的信徒不遠千里,歷盡辛苦來到這里,沿途磕頭祈禱,繞山拜罷之后,才算功德圓滿,了卻了宿愿,尤以馬年為盛。
九,泰山

氣勢磅礴的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到“有眼不識泰山”, “泰山壓頂不彎腰”……,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向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
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7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同時泰山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歷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歷代名人宗師對泰山亦仰慕備至,紛紛到此游覽。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余首。 走進泰山,就是走進歷史。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廟內,漢武帝植下的柏樹翠影婆娑;紅門宮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繚繞;回馬山上,唐玄宗勒馬而回的怯懦,神態尤現;云步橋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盤道,李白、杜甫歷代文人“笑拍紅崖詠新作”,墨意未盡,豪風猶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禪儀式綽綽伊始。此外還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經石峪、碧霞祠、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主要名勝古跡。
泰山的自然風光更是泰山引人之處,泰山高峰峻拔,雄偉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園”,又是“東方歷史文化縮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 游泰山要看四個奇觀:泰山日出、云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
十,峨眉山風景區[四川]

在人們的眼里,峨眉山是仙的世界,佛的海洋,它和山西的五臺山、安徽的九華山以及浙江的普陀山并稱中國四大佛山。關于峨眉山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峨眉山只是一塊方圓百余里巨石,顏色灰白,高接藍天,寸草不生。為了建設美好的家園,一個聰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繡花女,決心用他們的雙手巨石打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為他們的決心和努力所感動。在神仙的幫助下,石匠把巨石鑿刻成起伏的山巒和幽深的峽谷;繡花女把精心繡制的布帕和彩帕拋向天空。彩帕飄向山頂,變成艷麗無比的七彩光環;布帕飄舞在石山上,變成蒼翠的樹林、飛瀑流泉、怒放的山花,變成歡唱的飛鳥、跳躍的群猴和游走的百獸。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綠水歡歌。因為這座青山象繡花女的眉毛一樣秀美,所以人們把這座青山叫峨眉山。 登峨眉,要觀覽的勝景真是多得目不暇顧。如萬年寺的如來殿,洪椿坪的“洪椿曉雨”,洗象池的“霧繞華嚴頂”、“象池月夜”,報國寺的藏經樓以及莊嚴雄偉的佛像等等。請大家聽我一一道來:
峨眉金頂 從洗象池到金頂,一路上盡是噴噴吐吐的煙霧,布滿山谷深壑。那大片大片的白云似棉絮一樣,經山風乍吹,又象一層薄薄的輕紗籠罩在群峰之間。立在金頂之上,俯視五百里的成都平原:左側是岷江、青衣江、如兩條蜿蜒巨蟒,奔來山下;右側是大渡河,如一條細長金蛇,伸至腳底。如此,江色粗黃,路色細黃,過巒蒼郁環繞,田野嫩綠平鋪萬頃,光色相映,構成一張美不勝收的天然彩片。 再窺金頂腰間,景色更加神奇。有時云霧蒙蒙,冉冉飛渡,黑、灰、乳白和金色相間,極盡變化;有時渾天一色,游人如身置海島,四顧蒼茫。
佛光圣燈 峨眉主峰的銅殿,金光閃爍,名之為金頂。這里還有一種天然奇象,叫做“佛光”、“圣燈”,令人心馳神往。我們下午兩點鐘登上金頂,恰巧頭上游云一掃而去。在懸崖上,手扶鐵欄,俯瞰峰腰,在白色霧海中,浮現出巨大的七色光環。搖手招之,光的角度交叉變化,俗稱為照鏡子,能看到自己的身影。最奇妙的是:即使是多數人去照,所能見到的也只能是自己的身影,浮浮搖搖,深奧難測。
乘睹佛光之興,晚上八點鐘,又看到了圣燈。那是在金頂草坪,剛剛坐下,就見到重霧中,從不同的方向飄來無數盞所謂的佛燈光,跳跳閃閃,游游蕩蕩,有的象點燃的蠟燭,有的如初開的蓮花,有的如流動的螢火,但,伸手抓去,卻散為烏有:勾起游人的無邊遐思。據當地人說,佛光一般是在天氣晴朗,沒有風,云海平蕩,太陽斜射時的午后出現,特別是秋冬午后2至6時出現次數最頻。
峨眉險道 從報國寺登往金頂,一路上不僅有奇峰巨巖,峭壁懸崖,拔地千仞;還有長達幾十里的山泉瀑布,滾滾奔騰,聲如雷霆。行行復行行,經五里坡、象鼻坡、連望坡、七里坡、九十九道拐;每登一段,都要汗流不止。不難體味古人慨嘆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之意了。
從“只聽雷音無他音”的清音閣,又前行數里,就是“黑龍江棧道”。所說的黑龍江乃是一條山間巨流;所謂棧道,就是依漳流逶迤之勢,隨高聳奇峙的山勢而架起的通道。這一條棧道,傍山臨溪,回環曲致,山光云影,連綿數里。踏入棧道,上有林木遮蔭,下有溪流灑涼。泉流淙淙,和人的心聲諧趣;蟬鳴鳥唱,嘹亮不絕于耳。山花遠接近迎,更是爛漫迷人!
峨眉猴群 峨眉全山植被豐茂,花果不絕,鳥獸眾多。其中尤以峨眉猴靈異超凡,通人達意,最為游客鐘愛。因為這里的猴子,不象別處的猴子兇惡,蠻不講理,而是和順、文明、有禮。
峨嵋的猴子,據說有數百只之多,常在九老洞、洗象池和萬年寺等地出沒。一般是成群結隊,少則幾只,多則幾十只。無不毛色光潤,體態優美,性格馴良,活潑可愛。 峨眉山之行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峨眉山雪景 春天四月,滿山百花齊放,山頂的云海最好看,五六月山下晴朗,山頂多雨,冬天十一月到一、二月,山頂經常晴朗。云海,日出,日落,佛光,雪景都是最好的時候。雪景的最大特點是白雪壓在綠樹上。在別的地方的冬天,雪下只有枯萎了的枝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