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萬年前洞穴巖畫出土:古人已看穿一切

新疆哈巴河縣境內已發現巖畫20多處893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畫面多為狩獵、放牧、日月星辰、舞蹈競技場景,并且洞穴巖畫中,圖案居然出現了飛機、火箭等,而經過專家們的初步分析后認為,不能排除是飛機和火箭的可能性。
寧夏巖畫:斷代之謎

在寧夏的賀蘭山區,分布著大量的巖畫,這些巖畫題材廣泛,大小不一,充分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圖騰崇拜.賀蘭山是寧夏平原西部屏障,自古以來,匈奴、突厥、黨項、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數民族先后在這里游牧、狩獵.這些巖畫雖然線條簡單,但細膩真實,將人文之初的追求和追求創造的人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為一個罕見的藝術寶庫.
內蒙古大興安嶺巖畫:發現古代蒙古文《昭告天地書》

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一處巖石上發現黑色豎排文字。經文字專家初步確認,此處墨書巖畫為13至14世紀用回鶻體蒙古文書寫的《昭告天地書》。,可能為蒙古族原始宗教薩滿教的禮儀活動處所。這對研究蒙元早期發祥史、宗教信仰演變、遷徙脈絡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廣西寧明花山巖畫:中國單體最大保存好巖畫本體

花山巖畫是廣西左江流域巖畫群的代表, 位于寧明縣城中鎮耀達村明江東岸,長約172米,高50米,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為止中國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為2016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唯一項目。
漳州女陰巖畫:反映早期生殖崇拜

在漳州龍文區云洞巖、萬松關古官道一帶的太陽、月亮、腳印與女陰等六處巖畫。專家分析說由于早期落后的生產力需要更多勞動力,而人類繁衍能力又偏低,因此,人類崇拜生殖,女陰巖畫便是這種生殖崇拜意識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