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去哪游網 2015-5-23 9:45:26
|
云南最近因為兩起導游事件,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第一件事,五一期間,一位云南女導游因嫌游客購物少,對游客進行辱罵,并威脅取消下個行程的視頻在網上爆出,舉國嘩然,國家旅游局入駐云南,整頓云南旅游亂像,并對涉事個人及旅行社給予處罰。
第二件事,5月20日27歲云南麗江導游劉成吉在工作中猝死,事發當日,27歲麗江導游劉成吉正帶團前往玉龍雪山,在游客觀看演出時和同事閑聊,說完一句“我早上5點鐘起來,太累了”就倒地身亡,初步診斷為心臟驟停,劉成吉的猝死,導游職業是否屬于高危職業,導游之辛苦誰來評說的話題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導游,在外人看來是一個風光的職業。免費旅游,行走在山水之間,但是這一切的風光,只有真正的導游才能體會其中滋味,這些年由于戶外自駕旅游興起,許多導游沒有固定收入,只是掛靠在一些單位,只有多帶團才能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對于旺季,累得要命,進入淡季,生存都是問題。旺季時,拼命帶團,如劉成吉那樣連續帶團,一遍遍走在熟悉的線路上,導致最后猝死。
有導游這樣談論自己的職業,如果你打我的電話,我沒有接,那么,我要么在景區,要么走在去景區的道路上,導游看似風光 ,實際是兩種不同觀點的融合與碰撞,對游客來說,旅游是一種擺脫工作生活壓力,回歸自然的一種休閑方式,旅游讓心情暫時放松,從而更好的投入工作和生活,對導游來說每帶一次團則是新一輪的抗壓試驗,先不說頻繁的景區出入,一遍又一遍在熟悉的線路上來回奔波,單是游客的吃喝拉撒睡玩,這一切都是導游必須要考慮的,途中遇到不可預測的事件,導游還要從中協調,這種協調往往不被理解,反倒覺得改變了行程,沒有達到游客目的,遭遇投訴,遇到一些生理不適的游客,還要聯系診治醫生,來確保游客的旅途健康,旅行途中的導游就是臨時團隊的總經理,總干事,既是司機的助手,又是向導、講解員、文化大使、全職保姆,為保證每一位出行游客的安全、生活,所承受的高強壓力外人難以體會,但對每一個短暫旅行的游客來說,除了關心自己旅途是否愉快,有多少人會考慮導游的喜怒哀樂。
1995年泰國出現零負團費,2003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解除SARS時期對廣東及香港兩地的旅行警告,借此機會廣東廣之旅旅行社推出38元游廣州的“抗SARS勝利全城大游行”活動,引發市民出游井噴,從此,“零團費”“負團費”旅行團在各地興起。“低價團”或者說“零負團費”,是指旅行社以低于或者等于行業最低旅行成本報價來吸引游客出行的一種方法,通過目的地游客自費項目或者參加購物從游客身上賺回傭金,據五一事件當事人陳春艷:自己那天所帶的團就是一個低價的“旅游購物團”,像這樣的低價團,只有游客多多購物消費,自己才拿得到帶團的酬勞。陳春燕說:按照合同途中要進幾個購物店,引起游客不滿,受到諷刺,女導游稱“如果團費是交夠的,咱們導游應得的報酬旅行社也給了,(那么)該怎么玩就怎么玩,怎么還會產生這樣的事呢?”。“我付出了四天的時間,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游客)不消費,對得起你們的良心嗎?”也就是說,如果不消費,陳春艷的幾天辛苦就無人買單。
旅行社不是慈善機構,但為了爭得客源,低價團或者零負團層出不窮,雖然新的《旅游法》明令禁止“零負團費”,但并沒有得到太多遏制,國人貨比三家,無理砍價行為隨處可見,遍及各個行業,在旅行社和游客的博弈中,價格成了首要籌碼,對于這樣的低價團或者說零負團有些旅行社在旅行協議中明確標注資費和購物項目,但有些只是將購物場所作為其中的旅行線路,游客不明就理,僅憑宣傳所謂的低價便大呼享受一頓美味的旅游大餐,還有一部分游客明知購物,但存在僥幸心理,自己不買別人也會買,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以至于最后出現云南的陳春艷事件。
對于最近出現的云南導游陳春艷和劉成吉事件在云南不是個例,在全國旅游行業也不是個例,只是沒有被挖掘出來,被曝光而已。最近看一朋友發來的雙飛免費五天游的線路里,珠寶店、百貨店、免稅店占有相當比例,并且耗時較長,而對于標注的旅游景點則是短短的幾十分鐘,購物行程占據整個行程時間一半甚至更多。
陳春艷、劉成吉事件雖然發生在云南,但這絕不是云南的個例,也不是國內旅游行業的個例,而是整個旅游行業共同存在的問題,不管是陳春燕還是劉成吉都不會是兩次事件的第一人,也不會成為旅游行業事件頻出的最后一個。
規范旅游環境,給導游一份合適的薪水,合理安排導游的休息時間,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第二個陳春艷和劉成吉事件,沒有這些,整頓就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最終的結果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導游和旅行社只能是整個事件的犧牲品,各類旅游事件只會愈演愈烈,傷害的不僅是游客,也是整個中國的旅游產業。
本文作者:銅川方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