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游訊: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這也意味著,2025蛇年,我們將迎來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 在本次申遺過程中,并未缺少河南的身影。浚縣正月古廟會、寶豐馬街書會作為“年市、社火、廟會、燈會等”慶祝活動的特色舉辦地,共同為春節申遺助力。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發布的春節申遺視頻中提到,“正月初一,是傳統新年的開始……人們逛廟會、鬧社火、賞花燈,豐富的社區實踐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其中,河南省鶴壁市、平頂山市等地依次出現在畫面中,熱鬧非凡、蔚為壯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發布的春節申遺視頻
造型各異的社火表演隊伍穿梭人群中,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精彩紛呈,古老的街道上人流如織,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據了解,浚縣正月古廟會起源于北魏后趙時期,至今已1700多年的歷史。會期從農歷臘月初八開始,一直到二月初二,山上、古城人潮涌動,高潮日人流量突破70萬人次。與廟會相關聯的豐富多彩的社火表演、手工藝品展銷、民間美食商貿活動,集中展示了中原地區的民俗精粹,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1800多萬游人慕名前來。 鶴壁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二級調研員王中文介紹,浚縣正月古廟會貫穿于每年農歷的臘月到次年正月,山上的廟會,城里的廟會,白天的廟會午夜的廟會,應有盡有,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廟會集大全,形式也極其多樣,數以萬計的游客在這里看社火、賞花燈、聽大戲、品美食、放河燈……可謂是中國廟會的“萬花筒”。

浚縣正月古廟會
“借助春節申遺成功的契機,鶴壁將對所有春節相關的非遺項目展開深入發掘、整理與保護工作,加緊制定并推出一系列保護政策,秉承守正創新的理念,進一步優化與提升社火、泥塑等非遺文旅項目的水平和質量,將浚縣正月古廟會打造成浚縣乃至鶴壁非遺保護與展示的重要平臺,讓春節民俗文化成為浚縣文旅的一張亮麗名片,廣邀世界旅客來此地過年,為游客精心奉上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王中文說。 寶豐馬街書會,俗稱“十三馬街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三在平頂山市寶豐縣城南的馬街村舉行,“書會”意為曲藝書目的說唱(表演)大會。 馬街書會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民間曲藝大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書會”意為曲藝書目的說唱、交易集會。每年的馬街書會上,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說書人前來亮藝、會友、祭祖、拜師收徒。 除曲藝表演外,馬街書會是一個巨大的文化空間。從正月初七開始,拉開馬街書會的帷幕,對戲、拜師收徒、藝人祭祖、接待藝人等民俗活動相繼登場,魔術、高蹺、秧歌、銅器、腰鼓、嗩吶等民間藝術,在書會上都可見到,素有“一天能看千臺戲,三天勝讀萬卷書”美譽,每天人流量可達十幾萬人。

寶豐馬街書會
河南是非遺資源大省。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項目4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25個、代表性傳承人126名,省級代表性項目1030個、代表性傳承人1147名。 除浚縣正月古廟會、平頂山市寶豐縣馬街書會外,河南還有浚縣民間社火、朱仙鎮木版年畫、孟津剪紙、傳統面塑、糖畫藝術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中華民族春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非遺部主任葛磊認為,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是春節能成功申遺的關鍵因素。“春節這個概念,像是一片土壤,或是一座熔爐。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變遷,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日,積淀了十分豐富的習俗活動和文化內涵,切實彰顯了文化的多樣性以及人類的創造力。” 今年春節,浚縣正月古廟會和寶豐馬街書會將會在傳統廟會、民俗表演的基礎上進行提質升級,加入非遺工坊展示、年貨市集等形式,舉辦一系列集非遺展示、互動交流和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特色活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信息來源:文旅廳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