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游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中國社會經濟基礎明顯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指數明顯增加,再加上中國老齡化社會逐漸突顯,2030年以前,近4億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和享老生活,已被國家提上戰略規劃日程。出臺各種有關健康養老政策和印發相關文件。經過多年的發展,旅居康養趨于成熟,康養基地、康養鄉村、康養小鎮遍地開花,冬躲寒,夏避暑成為華北、東北、華東及華中部分省市的退休老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每年冬、夏的候鳥老人遷徙大軍成為一景。

在候鳥遷徙大軍中,主要分為三個群體,一是康養城市的購房者,二是居住地的旅居機構服務者。三是自由旅居候鳥人,也是候鳥大軍中最大的群體。到底哪一種方式更適合呢?作為旅居康養從業者客觀地總結一下:

自購房或租賃公寓
一是旅居基地購房者,作為業主,或許是原來的投資,或許是自購養老房。無非就是沿海地帶、無寒地帶、清涼地帶等。總之大多不會常年住在異地,只是每年合適的時間過去住一段兒時間,之后就閑置了下來,畢竟自己每年都要住的房子,不愿意出租。因此,在閑置和維護上出現了浪費和資金再投入,如果單獨考慮旅居康養成本的話,此種方式為成本最高。此種方式的優點是心有所屬,自己之家為所欲為。不足是缺少參與感,如果只有夫妻二人或一人,存在一定風險和孤獨問題。 所以,也有部分購房者感到后悔,當然這種現象只是一部分現象。

旅居機構康養基地
二是旅居機構參與者,選擇旅居機構者,大多為最為智慧的候鳥人。機構康養基地大多位于旅游景區周邊,甚至是景區內,并遍及全國各地。基地環境、設施較為成熟完善,吃住娛樂康養旅游為一體,配有管家服務。當然旅居機構多為會員制,成為會員后,折合后價格較為實惠,又有多種增值服務,老人居住康養相對方便安全,更有參與感、幸福感、獲得感。當然,各種機構推出的會員政策不同。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購買,盡量選擇從業時間長、康養基地多、自建基地或合作獨立基地為主的旅居機構,選擇時別貪多別貪大更別貪利,適合自己就好。

酒店

農家或民俗
三是自由候鳥人,自由候鳥人占據旅居康養大軍中的大部分,來去自由,出入自由,豐儉由己,大多為習慣節儉、身體健康尚可者。畢竟在康養之地租住的多為民房,公寓或普通酒店,相對成本較低,自行做飯自由安排,當然也有不少管吃住的,畢竟都是家常便飯,大多數旅居者選擇自己做飯。針對不能接受統一安排或具有特殊要求的,身體無恙的候鳥人相對合適。但對于身體具有一定疾患的風險較大,畢竟房東只提供相關設施和水電供應。至于生活娛樂安排和管護,則所顧不及,也是近些年心腦病發導致客死他鄉現象的主要集中地 。
綜上所述,各種旅居康養方式各有千秋,當然是越自由的方式相對風險越大,體驗度和幸福感也相對較低,當然針對較為愛好自由的人另當別論。旅居機構優勢突出,適老化,照管護,吃住行,游樂玩兒,文體藝等統一組織,集體享老,特別適合有愛好、有才藝、愛熱鬧、愛扎堆的候鳥人,有陪伴,有伙伴,有玩伴,有同伴,有聊半,集體享老不孤單、不寂寞。
如有需求建議請評論區留言。小編盡量為您奉上合理化建議。

康養范圍很廣,而旅居康養特指利用林草資源、氣候環境、河海江湖、溫泉資源、中醫藥資源等特色條件下融入健康生活方式的養生活動。 特別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公式: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遺傳因素 + 10%社會因素 + 8%醫療因素 + 7%氣候因素。我們可以看出健康的身體主要來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人們的物質消費方式、精神享受方式和閑暇娛樂方式,包含了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娛樂、社交、待人接物、興趣愛好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以及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與社會條件下,各個民族、階級和社會群體的生活模式。如今,人類所患疾病中有45%與生活方式有關,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有關,可以說生活方式病已經取代傳染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不管是旅居、還是定居或是小住,不管是自購房、租賃社區房,還是租賃民房或是旅居機構房,再或是星級酒店,生活方式才是康養的關鍵所在,無論身居何地康養,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比環境更重要。

中醫有講:勞逸結合,避免五勞七傷;營養均衡,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心理平衡,享受擁有的一切,放棄沒有的。戒煙限酒、不沾黃賭毒、琴棋書畫詩花茶、歌舞棋牌球類愛,電子屏幕拒之外,養生功法多學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