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龍山慈云寺的N大理由:
理由1、慈云寺享有中華第一寺之譽 理由2、夏季山水含禪,禪寓山水,為避暑勝地 理由3、秋季紅葉滿山,層林盡染,景色美不勝收 理由4、冬季亦因慈云寺之靈氣,香火興旺,游客不絕 理由5山中有天然大佛為世界之最,其為天下第一風水寶地

青龍山慈云寺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民權村,距鞏義市區20余公里。這里四山旁圍、一水中流、峰戀聯亙、林木掩映、環境十分幽靜,是休閑渡假的理想境地。 青龍山慈云寺景區一日游路線

上午:
青龍關(此關樓高18米,由河南省古建筑專家李傳澤先生設計,建筑風格由唐風演化而來。) 空谷回音(相傳慈云寺的僧人經常在此處念六字大明咒,以山谷對面返回的聲音來判斷自己發聲是否準確。) 三星亭(是根據位于它石側的福祿壽三星山而命名的,三星山古時稱凜冽峰,山上有一種石頭,叫音樂石,敲擊可發出金石之聲。) 青龍洞----象鼻山----天堂海----朝天闕----天然大佛(外觀酷似一尊端坐的佛像,佛頭高28米,寬14.5米,相當于一個籃球場地的大小,整 體佛身高198米。)----接引橋(當年摩騰竺法蘭建寺選址經大佛指點走到這里,有獅、象、白龍在此迎接,并引導二位高僧進入寺圈。)

捧月湖(蓄水量可達28萬立方,既有靈山捧月之意,又有水捧滿月之形,它也是慈云寺的放生湖。) 慈云寺(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七年,距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華夏作寺之始。) 慈云寺的重要價值,在于她是中國佛教的源頭,最初的叢林,中華第一寺。 慈云寺的創建是以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理念建筑的。它以“山形滿月”為天體,融洽了天河,玉兔、桂樹等形象,隱喻了“天”的概念,并巧妙地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寺院的建筑則是正方形慈云寺占地面積約60畝,在近2000年的歷史中,曾有十余次大規模的重修,而小規模的修建不計其數。大體格局坐向南,中軸線上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千佛殿、前殿、后殿、白衣閣。兩邊對稱建有:地藏殿、水陸殿、祖師殿、鐘樓等。東有齋堂、西有禪堂,以及東關房、東西方丈室與僧房等。進山門原有一棵巨大的銀杏樹,歷二千余年,粗十數圍,可惜在民國年間被伐去修蓋校舍,寺院也漸次踴敗。

殿內佛像 共佛像30尊,高層三尊,自西向東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下層正中大佛為如來佛,東為文殊菩薩,西為普賢菩薩,兩廂為二十四天尊。塑像是根據記載由本市雕塑家徐天佑主持完成的。

祖林(是把佛教傳入東土的摩騰竺法蘭兩位祖師圓寂的地方。) 溫馨提示 1、景區內早晚溫差比較大,建議攜帶外套。 2、山路陡峭,建議選擇合適的運動鞋出行。 3、寺院內禁止拍照,請游客自覺遵守 午餐:自由選擇,在祖林和青龍大壩之間有農家和酒店。 開放時間:8:00-17:00
交通路線 從鄭州出發:走310國道,經過竹林鎮至大峪溝鎮,向南至民權村,到達景區。 從洛陽出發:走310國道,經偃師、回郭鎮、鞏義,至大峪溝鎮,向南至民權村,到達景區。或經連霍高速從鞏義站或鞏義東站下高速向南,經鞏義東區、至大峪溝鎮,向南至民權村,到達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