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唐鈞基地——郟縣,有一鈞瓷世家——任氏瓷業,任氏家族的制瓷技藝從1811年由其高祖任志修傳承至今,歷時七世。任氏瓷業的鈞瓷作品造型古樸端莊、恢弘豪放,釉色玉潤晶瑩、燦若云霞。 2010年,其作品《盛世中華》受到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長張玉骉的高度贊賞,被稱為“精品中之精品,珍品中之珍品”,現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2011年,鈞瓷《富余尊》被商務部指定為高端禮品,鈞瓷《雙鳳尊》、《螭虎瓶》被商務部收藏。 任氏瓷業公司董事長任繼偉,任氏鈞瓷第七代傳承人,被國家文物局、北京故宮博物院聘為“中國五大名窯活動專家委員會委員”。任繼偉自幼受父親任堅言傳身教,全面繼承、發展了任氏鈞瓷傳統燒制技藝之精華。特別是對宋代柴燒工藝的探求,全面繼承、發展了鈞瓷傳統燒制技藝。 “唐鈞”文化在任氏瓷業得到了發揚光大。“唐鈞”是在唐代率先開辟窯變時代,與宋鈞源流傳承又自成體系,卻不為人們廣知。唐鈞的代表就是郟縣出土的唐花釉瓷,唐鈞是鈞瓷的根。唐代鈞瓷――黑唐鈞,在瓷器界被稱為鈞之源、汝之母,因唐代所產的黑地、乳白、藍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它目前發現最早的高溫窯變釉瓷器,以色彩絢麗、富于變化聞名于世,在中國釉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唐代制瓷業的一個偉大成就。
6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南郟縣黃道窯首先發現唐代花釉瓷標本,唐鈞以黑釉上潑斑、瀑斑為代表,以黑白為主調,期間黑中泛藍、藍中隱白、藍白相間。釉體斑隨燒成溫度高低有流動感,呈“針尖狀、流星狀、兩點狀”等,其根本工藝與宋鈞一脈相承。任氏瓷業為了更好的傳承發揚唐鈞文化特別隆重推出《唐鈞*壺》作品。唐鈞壺顯著特征是花釉彩斑藝術,以豐潤莊重的造型,有“厚潤莊重”的審美風儀.將鈞瓷的欣賞效果和實用性完美結合在一起。 鈞瓷燒制,窯爐是關鍵。北宋鈞官窯獨具的宋鈞神韻只能出自傳統柴窯。任繼偉在祖傳技藝的基礎上,歷時數年,復原再現了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傳統窯爐及其燒成制度,加上他堅持用手工拉坯、傳統組方、柴、炭、煤傳統燃料,故其作品頗具宋鈞神韻。他近期問世的新型柴窯,則集歷代鈞瓷窯爐優點于一身,為窯變效果提供了優良環境,在燒成時間、用柴數量、成品率諸方面均有較大突破,代表了鈞瓷柴燒工藝的先進水平,燒出了一些被專家嘆為“神品”的鈞瓷器,為弘揚鈞瓷傳統燒制技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鈞瓷巔峰佳作——金甌,比喻疆土國土之完固。《南史·朱異傳》(梁武帝)嘗夙興至武德合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歷史上的“金甌永固杯”是清乾隆時期由大清內務府造辦處,歷時五十一年制作的清代帝王鎮朝傳家之寶。造成之日天成異祥;日月同天、五星連珠,釋解為大吉大利之象。金甌永固杯象鼻做足,夔龍作耳,回紋作口,金胎為肚,珠寶為眼,寶相花為面,實足珍貴。作品寓意為國家政治穩定、國運昌盛、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基業永固;人民安居樂業、富裕幸福、和諧吉祥。
|